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京藏与京新高速,作为首都西北方向的双轴动脉,承载着繁重的交通任务,同时也是迎宾会客、展示首都气象的“国门廊道”。
本次整治工程聚焦昌平区段,覆盖京藏高速(西三旗至居庸关,约40公里)与京新高速(约19公里)沿线,通过城乡风貌治理与沿线绿化提升,构建连续有序的视觉通廊,强化国宾通道的空间序列感与礼仪性。
同时,依托“居庸关大道”文化探访路体系,有机嵌入文化节点,串联昌平深厚的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图景,打造一条交通、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复合型风景廊道。
二、政策引领与规划衔接
京藏京新高速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中与上位政策及规划紧密衔接,积极响应国家、北京市和区级层面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接《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
项目依托京藏、京新高速等重要放射性交通廊道,积极推进国宾空间礼仪性提升。结合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通过布局大型带状绿地、实施植物彩化等举措,强化空间序列感,展现大国礼仪风貌。
2、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围绕“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的城市景观眺望系统构建目标,项目着力加强整体空间形态控制,统筹第五立面与城市色彩,依托高速公路等重要廊道打造多条眺望视廊,让市民在出行中领略古都风韵与现代风貌的交融。
3、贯彻《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项目积极融入昌平区“文化探访路”体系,以居庸关大道为主体,串联京张铁路、居庸关长城、明十三陵、巩华城等沿线文化资源,结合景观体系与公共空间设计,展现昌平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发展脉络。
三、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针对现状问题与整治目标,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景观提升、风貌管控四大方面系统提出设计策略。
四、近期实施内容与成效
整体改造的内容分为点、线、面三级框架,节点空间以沿线建筑风貌及文化景观节点为主,线性空间以自然、田园景观及沿线植物景观形成的绿色风景廊道,面域空间以沿线乡村风貌整治为主。
根据项目紧要性,实行分类分期实施,近期重点对沿线可视范围的村庄建筑风貌及重要的公共空间及绿化进行提升。近期实施范围涵盖昌平区南口镇、城南街道、城北街道、沙河镇、史各庄街道等京藏高速沿线区域,具体内容包括建筑风貌提升、公共空间重塑及沿线环境治理等建设内容。
未来,昌平区将继续坚持“绿色、生态、文化、宜居”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沿线区域品质提升,将京藏京新高速打造为体现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展示窗口。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