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
西安市为推动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2020年全市上下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三改一通一落地”等工作的推进。为了缓解西安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特委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西安市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该规划采用总分联合办公的方式,规划成果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旨在切实缓解西安中心城区城市交通的突出矛盾,提升城区交通出行品质,为西安市迎接“十四运”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交通保障。
二、规划成果与亮点
1. 透过现场看本质
由表面的“堵”“乱”“难”,分析其背后本质是“供需不匹配”,“设施不充分”,“管理不精细”。
2. 制定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目标与愿景
(1)总体目标:营造“安全畅达、绿色低碳、智慧高效、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2)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治理交通拥堵;第二阶段提升交通品质;第三阶段创建美好出行。
3. 探究交通拥堵的机理与应对策略
根据交通拥堵治理的效果,将策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类型,采用“供”、“限”、“转”、“引”、“合”五字策略。
4.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指标体系
支撑总体规划目标及分阶段发展目标,结合西安发展现状,从出行方式结构、出行便捷程度、系统效率、空间布局、社会环境五个维度提出西安交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
5. 打造系统性交通优化工具箱
(1)促进城市用地与交通协调发展
增加混合功能用地,完善生活配套设施,真正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降低出行距离,减少小汽车使用强度。
(2)重塑城市街道
完善街道相关设施和沿线功能,实现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从“道路红线管控”到“街道空间管控”,从“道路工程设计”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从“强调交通功能”到“促进城市街区发展”。
(3)建设新型公共交通系统
推进市郊铁路、市域快轨的建设,从“公交都市”向“公交都会区”的转变。公交系统按运量分为大、中、小三种,对应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效率,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多模式公交线网层次。
(4)高标准建设慢行系统
构建全网连续、全程舒适、全龄友好、全局优先的慢行交通网络。加强“B+R”设施建设,加强与公交、地铁、铁路、小汽车、综合枢纽等接驳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路等绿色通勤示范段与“启航通道”。
(5)应用停车管理的“加减乘除”组合拳
加法:增加停车泊位的有效供给;减法:简政放权,抑制不合理的路内停车供给和管理交叉;乘法:创新提升路内泊位的利用效率;除法:最大化消除路内违章停车,规范停车秩序。
(6)精细化交通管理
优化、细化交通组织设计;完善交叉口渠化,优化信号配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开展隔离护栏整治;加强对重大设施建设的占道施工管理。
(7)加快智慧交通建设
推进“5G+区块链”融合赋能西安城市交通:构建“区块链技术+互联网+共享停车经济+征信系统”相结合的车位链。
(8)搭建完善的交通政策体系
明确机动化政策方向,探索新型的出行调控手段。研究出台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文件,明确绿色交通优先权建立共识。
(9)营造绿色出行氛围
加强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强化绿色出行宣传教育,研究发布西安市绿色出行指数,实行西安市居民绿色出行积分制,正向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绿色出行,使绿色出行成为广泛共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