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
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新阶段的首要任务。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体现了近期国家层面对于城市群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破除行政壁垒,为要素流动提供技术和手段的支撑,是破解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重点任务,亟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区域规划的落地实施提供有力抓手。
二、项目构思
传统的分析手段从技术层面上制约了城镇化治理水平的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层面,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市场和标准的不统一,更加阻碍了区域内统筹协调资源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城市治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挖掘与检测都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障。但是城市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并不能依靠单一的数据积累来解决。城市系统的复杂性要求多元化的数据存储、分析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化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存在建设局限化、信息碎片化、决策目标单一化、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需建设国家级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在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联勤,通过海量、实时、动态的大数据资源与技术支撑,为新型城镇化系统分析和综合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以此科学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挖掘我国经济内需潜力与发展动能具有十分深远的驱动作用。
三、技术创新和特色
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全球、全国、区域、城市及社区五个尺度的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大数据,涵盖内容涉及人口、产业、土地、民生、设施、区域、城乡、生态、文化和治理等十大方面。采用了空间计量、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统计分析等等各类前沿模型算法开展相关问题分析,实现了如下功能:
(1)多源数据全面汇聚
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线数据库汇聚多源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服务引擎、数据服务引擎、空间化服务引擎,使用这些服务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空间化作为平台功能和服务调取。
(2)模型算法研究支撑
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在多源数据和模型算法的支撑下针对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点问题,如城市群、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开展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分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科学的智库支撑。通常使用的模型包括提及的空间计量、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统计分析等等各类前沿模型算法。
(3)分析成果便捷展示
在多源数据和模型算法支持的基础上,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灵活的展示配置方式,为相关主题在不同尺寸屏幕上的展示提供软件技术支撑,满足各类主体对于可视化演示的需求。
四、实施与影响
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部委的工作为切入点进行指标梳理,构建工作指标体系并对接到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使数据沿着指标体系这条通道有序对接到城镇化管理工作和其他具体业务工作中,以数据联勤方式为如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规划的新型城镇化宏观管理工作提供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资源服务,支持多目标复杂环境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需求,实现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变,真正做到“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是对当前决策产生机制的跨越式提升。
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突破当前以静态监测评价为主的方式,接入物联网监测数据、商业大数据等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的动态数据,通过梳理实时动态类数据的监测类指标并建立相关性,为各级城镇化建设主管部门提供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监测评价数据支撑,尤其是城市群、都市圈这类需要动态监测其发育程度的区域规划,实现城镇化发展态势更精准的监测评价。大数据平台应用大量的分析算法模型,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准确研判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合理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风险等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和应用服务,实现各级城镇化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