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
仅通过规划很难满足地方政府更细的年度,乃至半年度的土地供应计划的需求。城市更新的出现更是对规划的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高频次,更精细的土地出让指导。过去国土部门从土地储备的角度进行土地供应时更多是从空间及用地本身的各项特征出发,从城市整体开发情况的角度进行统筹相对偏弱。城乡规划与政府部门实际进行的土地使用开发之间存在空白。
在城市用地供应过程中,地方政府也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及公服设施。随着土地招拍挂市场的低迷,城市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城市建设资金的使用需要更加精打细算。如何最大化的提升基础设施及公服建设的带动作用,让这部分的资金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同时提升地方政府的回报收益,也是在土地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比较集中的诉求。
二、项目构思
课题从土地开发评估预测的角度出发,通过应用多源数据进行用地开发模型算法的设计。以填补近期建设规划至用地实际开发这块领域的空白,进一步为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研究将需求分解为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用地开发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挖掘分析,从全局尺度预测更可能新进行开发的区域;二是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服等投资的角度出发,对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力进行识别,为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三、技术创新与特色
用地开发决策模型结合了空间计量以及元胞自动机等模型算法,对原有的决策模型进行补充优化。该决策模型主要具有综合性、可拓展性以及灵活性三方面的特色。
1. 综合性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用地开发建设的各类参与者,将参与者可能的偏好倾向作为模型可调节的参数。根据实际的情况,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进行偏好倾向的调整,更好的从用户出发进行决策支持。
2. 可拓展性
考虑到新时期城市大数据采集、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模型充分预留了代入更高时间、空间精度数据进行计算的能力。模型本身设定的高精细度,小尺度的分析单元也能够有效的支撑对各种尺度用地的开发决策的支持。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内对开发可行性的变化进行模拟预测。
3. 灵活性
对应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如有大量生态敏感区的地区,或是有大量不适宜开发的山地的区域,能够因地制宜,通过模型的再学习对参数进行调整,使得预测结果更贴近地区的实际情况。
四、实施与影响
1. 实现了对区域用地整体开发可行性的模拟,并能够直观展现开发可行性较高的适宜开发区域。
2. 对于不同城市能够分别进行基础设施配套等影响因素强弱的计算。评判相应的基础设施对用地开发影响的强弱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配建相应的设施或作出改善。
3. 进一步延伸至空间决策层面,基于算法学习确定的决策模型,能够进行公服设施等因素的变动模拟,直观的从用地开发可行性的变化了解相应决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