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可开发用地空间的缩减,依托核心城市优质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其外围进行地产开发建设成为地产开发商进地产开发的一种新趋势,但基于传统数据与技术手段在大范围区域已难以有效发掘价值洼地,对地产开发策略的制定造成诸多困难。
随着海量多源大数据的不断深度积累,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瓶颈不断被突破,动态系统、复杂网络、多维流空间等研究方法逐步应用到城市群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实践中,大数据研究逐渐由以往对单个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静态描述,向更大区域尺度全面跃迁。以多源数据集成为依托,大数据技术为量化研究方法,在城市群范围内进行价值洼地发掘,能够为精细化、科学化的地产开发决策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促进地产行业开发从粗放扩张到精细化深耕的转型。
为此,本研究以全国21个核心城市等时圈覆盖范围所包含的城市区域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维视角的评价指标,为城市群空间发展水平识别,以及产业新城、园区等空间开发运营前期研究方面,提供精细化、定量化的支撑,以有效地把握不同城市群成长、产业升级的特征,助力于产业新城的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
二、项目主要创新实践内容
1.多源多维度数据融合
研究采用“统计数据+新兴大数据”融合的方法,突破基于统计数据的传统静态模型局限,使用真实的、城市各区域之间的流数据(基于手机信令的人流数据,基于客运、货运的交通流数据,基于产业互投的投资流数据等),研究城市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多源多维数据融合的创新研究方法,起到数据相互验证和补充的作用,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多样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基于真实交通导航数据的核心城市等时圈划定:根据精细网格空间单元,基于实际导航数据,计算从任意一个网格中心点开车出发到达其他网格中心点的行驶时间,行驶时间为百度地图上查找的两地之间夜晚路况畅通状态下的实际出行时间。
基于OD/PA分析模型的人口通勤流分析:采用海量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各大区域范围人口的职住状况,以及各区县之间的通勤出行联系,精准把握区域之间的人口出行与职住联系特征。
基于核密度分析要素空间分布强度:核密度分析方法可以精准反应各类点要素空间分布的集聚区域,不仅可以对城市群进行发展活力评价,找出城市群内更具潜力和活力的区域或待更新、待升级的薄弱地带,也可为城市群中心识别提供有力支撑。
3.构建了一套城市群多维度精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多源数据支撑下构建了一套精细化指标体系,包含产业、人口、交通、城市功能、房地产价格等五大门类20小类指标,支撑区域发展现状与潜力评估。本研究创新性的将研究尺度细化到公里网格,将各类指标在网格单元中进行精细化统计与表达。该指标体系不仅为全国21个核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发育状况、预判核心城市周边区域发展趋势、挖掘潜力空间提供基础,同时也具有普适性,对同类研究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4.形成一套完备的城市群范围划定路线
为合理界定核心城市所辐射的周边区范围,研究首先利用互联网定位数据研究居民分时活动特征,并结合POI数据综合确定城市群核心城市生活中心、就业中心、居住中心。以此为基础,结合真实交通流、人口实际出行流、经济流等多种流的关系对城市群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深入研究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交互关系,确定其辐射范围,划定城市群边界。
5.搭建了一套交互式的城市群智慧化运营分析平台
将全国各大城市群研究数据与研究成果集成化为系统平台,以交互式的系统平台方式向用户展示成果,实现多尺度空间分析的切换与分析。系统平台各模块分为标准化模块与个性化模块两部分:标准化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对城市群各类要素的认识提供分析参考,一键式生成分析结果图层;个性化模块可以根据用户对城市群的认知判断,自定义分析范围,自行决定评价要素权重,实现面向用户交互式可视化智慧分析平台。该平台具有极大的可扩展性,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模块定制化。
三、项目主要意义
1.基于多源多维数据融合方法拓展了城市群研究内容
相比于城市的静态规模,城市间动态要素流汇集与扩散,才是城市群发展与区域联动的核心内涵。在传统的城市研究与政策制定中,由于技术手段限制,城市群布局和发展模式更多的被静态的、理想化的模型所束缚。为此,本研究通过多源大数据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探索真实流驱动下的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内在机制;并分门别类的对城市群进行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评估,实现对动态要素流的精细化监管和干预;有效弥补了现有研究技术方法上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城市群研究提出了优化改善的策略。
2.面向城市开发运营的规划支持模式
传统的城市群研究与规划,多为学术研究或具体规划项目,较少针对开发商、投资机构等的具体需求展开跨行业、创新业务的咨询服务。本研究紧扣市场需求,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在大区域尺度上的应用,拓展了城市研究的服务领域,融入了以往规划研究较少涉及到的房价地价因素,创新性的形成城市群研究标准化模块+个性化订制模块的智慧化分析平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