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从历次会议对副中心建设的要求来看,副中心承担的不仅仅是北京市的行政、经济及文化职能,还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与北三县地区的整合及发展辐射也势在必行。当期,从行政副中心到城市副中心的提法体现了中央对副中心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视。
北京市总规对于城市副中心的管理机构提出了 “用最先进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对城市副中心进行管理” 的明确要求。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副中心的新区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在新一年中副中心的整体城市面貌及城市的各项条件均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对应城市副中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需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对城市的运营监测能力,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
二、项目构思
城市运营相关的问题丰富多样,但实际各类大数据在对城市问题评价上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项目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分析要点进行筛选,避免大而泛。在对数据源进行综合评估后,将对城市副中心的监测分为人群活动、房地产运营和交通运行三个专题。
人群活动部分主要研究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整体的职住平衡情况,通勤出行的规律特征,主要就业地及主要居住地的分布,以及北三县进京的影响。房地产运行主要研究新房、二手房等各类住房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重大政策影响下住房的交易情况,住房设施配套情况。交通运行主要研究道路拥堵情况,出行主要需求及交通方向,以及副中心建设过程中货车的影响。
为了满足高频次监测,同时贴近政策需求,在对三个专题进行分析内容的组织过程中,综合考虑季度监测的必要性,以及对后续政策的辅助支撑作用,对应城市发展治理的转变、完善、提高的需求,确定了居住人口增长监测、通勤分析、房屋租售比、货车停驻等监测板块。
三、技术创新与特色
1. 分析中引入丰富的多源数据
项目以大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传统统计数据作为辅助支撑。项目分析过程中除了应用一卡通、滴滴等新数据源外,同时还应用了手机数据、POI数据、房价数据等主流数据源。由于数据源的多样化,特别是交通板块丰富的数据类型,使得本项目首次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对照的分析,实现了对分析问题的立体刻画,极大地增强了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解读能力,提升分析结论的可信度。
2. 首次采取季度分析的监测模式
本项目中首次应用了季度分析的监测模式。数据分析需要采集全年各数据源每个月份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月度比较、季度比较,这对数据的分析质量的把控以及分析方法的组织都形成了很多新的挑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对指标进行处理,如何通过不同数据交叉校核验证结果。如在全年中,受到网约车新政的影响,滴滴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通过与数据源方密切沟通了解数据存在的问题,将数据与公共交通、手机信令等数据进行对比校核,对监测指标进行定制化的调整,最终形成一份全年完整,可比较的多源大数据评价报告。
四、实施与影响
1. 拓展了数据渠道
在项目中实现了与滴滴、掌行通、一卡通等多家新数据源的有效合作,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拓展了数据渠道。
2. 为院内后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应用经验
项目应用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全面、多维度的城市监测分析,为院内人口、交通、住房等方向的后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应用经验。如在对交通的分析中,由项目组与市政一卡通公司经过长时间沟通配合,最终完成一套完整的公交数据采集清洗处理的标准化方案,为后续院内北京的各项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极大的降低了技术难度。本项目中对新区数据的全面监测成果也支撑了国家信息中心新型城镇化大屏中新区运营板块的各项内容。
3. 为管理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
项目以季度报告的形式,通过三份季度报告以及最终的一份年度报告,对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进行评估。基于全年分析成果,项目还形成了一份北京城市副中心工作专报,由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派发,用于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