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全国公园景区行业都在进行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但是从行业全局进行统筹计划、合理安排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公园行业规范还没有先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站在全局角度,对公园群进行整体分析,兼顾特殊种类公园,采用前瞻性的视角、智慧化的技术对公园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这是一件有开创性的工作,必将促进全国公园行业的信息化规范建设。
公园信息化系统主要是针对公园业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一方面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服务,另一方面为公园管理中心、各公园及公园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应用服务,同时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关联与协同,实现跨部门协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应用系统建设,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实现各项工作全局统筹,提高北京市公园整体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全面促进北京市公园业务管理工作信息化。针对北京市公园业务管理工作特点,本应用系统包括四大类:一是针对公众服务应用系统,二是公园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中心业务系统,四是在公众服务、公园管理、中心业务等系统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其中针对公园业务体系的特点,对公众服务和公园管理应用系统进行细化,形成公众服务系统群、经营策划系统群、资源保护系统群、业务管理系统群等四大系统群。
北京公园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先进、成熟的技术,结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公园的公众服务、公园管理、中心业务的服务要素、管理要素、生产经营要素等进行了重新组合和优化,通过建设智慧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科学化的决策,从时间、空间、服务形态三个维度提升了公园的价值,为公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时间上看,在游客来之前,游客可以通过公园信息化系统获取相应的咨询服务、订票服务等;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享受实时的咨询、导览服务、商业服务;在游览后可以通过微博分享、虚拟游、定制服务等享受公园的延伸服务。
从空间上看,不仅仅能够在公园内部提供服务,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公园外的游客提供服务,比如数字化公园展示、电子商务平台门票销售、旅游纪念品销售等,超越实体公园的限制。
从服务形态上看,由于采用了智慧化的技术,服务手段可以进一步创新,比如提供数字化的公园产品,或利用RFID、网格化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准确的引导、应急救援等。
通过公园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所属11家公园实现了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在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信息,构筑完善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综合的智慧化应用,帮助游客获取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