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济南明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济南大规模建城的开始。明府城片区相当于明朝时期济南城市的范围,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济南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和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大量的历史街区与古城遗留,是济南市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财富。
当前,明府城片区整体格局保存完整,街巷尺度、风貌保存较好,但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明府城片区建筑加建严重,部分建筑高度失控;产权比较混乱,不清晰等。此外,明府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管控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传统人工纸质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护管理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急需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以建筑要素及其产权为基础,构建济南明府城保护管理平台,收集汇总济南明府城历史建筑档案、建筑现状及其产权情况等图文数据,并基于移动互联网或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建筑空间地图上的现状、产权信息等数据的融合呈现,为济南明府城管理中心的现场巡查、违法处置、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保护管理工作提供辅助支持。
济南明府城保护管理平台以明府城保护管理过程全面信息化为导向,依托明府城保护规划、建筑产权等基础数据,并基于成熟的GIS、数据库、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构建而成。该平台解决了多元异构数据统一存储管理与融合展示难题,并利用先进移动终端,可快速完成现场保护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查询、浏览工作;平台还提供了建筑现状信息管理、查询检索、专题图(基于建筑的高度、年代、风貌、保存质量等专题)、历史建筑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明府城日常维护、保护管理、隐患管理等工作提供辅助支持。此外,平台还可提供相关技术辅助手段,以便规范明府城保护、管理等业务流程,提高保护管理工作效率。
济南明府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1个数据库”(明府城保护管理数据库)和“2个软件系统”(明府城保护管理系统、明府城保护管理APP),详细内容如下:
明府城保护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明府城建筑物矢量地图、建筑物属性(包括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年代、结构形式等内容)、建筑产权、保护区划、整治措施以及历史建筑档案等数据。
首先,基于“一张图”功能,明府城保护管理系统可实现明府城范围内建筑物、环境要素等相关空间数据的展示,满足管理人员基于具体业务而产生的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专题图分析等需求,从而提升明府城保护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基于建筑物、环境等保护要素,明府城保护管理系统可实现针对保护要素属性、照片、产权等相关数据的更新管理功能,满足平台数据更新需求,为平台长效性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最后,明府城保护管理系统还可提供历史建筑档案查询、浏览、下载、打印等功能,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获取历史建筑档案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年代、建筑面积、保护级别、价值评估、规划保护措施以及保护利用建议等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有效进行保护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iPad移动端及GPS定位等相关技术,明府城保护管理APP可实现明府城相关保护要素信息在一张图上呈现与管理,并提供建筑物、环境要素等相关信息浏览、查询、核对等功能,为明府城管理人员现场信息核实、采集以及对危害、威胁保护要素等行为进行执法提供支持。
以明府城建筑为基本单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与建筑相关的属性、产权、档案等数据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明府城建筑数据字典,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GIS的济南明府城时空数据存储体系,可满足全面的信息收集、汇总与管理要求,为明府城相关管理部门“摸清家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设计、完善的系统输入设置,以及统一的标准设定,本项目相关系统解决了因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术水平不一而带来的管理问题。同时,本项目的实施还解决了因传统建筑信息采集结果格式不统一、成果不完善、分片采集结果数据难融合等问题,保障了信息采集结果的一致性、正确性。
明府城保护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存储可扩展和业务功能可扩展等特点,可满足明府城保护与管理工作进入创新转型阶段而带来的新业务需求,如采用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以提升对基础数据采集、汇总与管理的技术服务与支撑力度。此外,规范的时空数据也为未来进一步的时空分析、大数据分析、决策分析提供了无限可能。
首先,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形成了济南明府城建筑数据字典,构建了建筑时空数据存储标准库,为明府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化、体系化路径和技术支撑;
其次,规范化的数据体系以及移动端系统建设,为明府城的保护管理业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此外,移动端系统更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室外及现场作业携带和判读,减少室外环境因素对资料信息的破坏。
再次,项目通过不断完善明府城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最后,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可使得济南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智慧化工作中抢占先机,成为全国名城保护管理工作的典范。
图 统计分析图
图 历史建筑档案图
图 移动端建筑属性信息展示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