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总体定位和目标
根据《昌平西部绿色发展先行区整体规划》的指导要求,以提升昌平西部六镇生态环境品质为目标,依托现有生态资源,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契机,加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通过"双优双改一连片"五大工程,推进环境整治和区域整体环境品质提升,并以精细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水平为保障,打造市容环境干净整洁、生态景观特色宜人、设施环境完善高效、秩序环境有序和谐的西部绿色先行示范区。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发挥首都西部生态屏障重要功能。同时,提升区域景观环境质量,发挥山区生态优势,提高整体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多元共治。以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拓展沟通渠道,创新公众参与方式。灵活运用市场化机制,政府在更多领域购买社会服务,坚持共建共享共治。
建管并重。加强精细化智慧化治理,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坚持精细化管理,强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的有效运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制定长效措施,妥善解决城市环境建设中的老矛盾和新问题。
先行示范区位于昌平西北部,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给昌平西部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各镇村积极实施多种举措,初步形成了环境建设整治的良好工作态势。
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众多,其中包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大杨山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等重要自然资源。同时,示范区水资源优势突出,区内有响潭、十三陵、王家元等多个水库,以及著名的天龙潭水利风景区,京密引水渠穿过马池口和阳坊镇。
先行示范区内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昌平西部地区全区林地87057.59公顷,生态公益林73846.79公顷,商品林13210.8公顷,林地面积占昌平区的71.5%,公益林面积占昌平区的67.64%,商品林面积占昌平区的80.94%,是昌平区主要林业资源所在地。其中,流村镇承担生态保护任务较重,林地面积约占昌平全区的三分之一,西部六镇对昌平和北京市的生态保护贡献较大。
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环境建设整治工作
围绕抗战纪念活动阅兵基地建设以及高峰论坛会议的环境建设保障工作,西部先行示范区的各镇村组织开展了各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街面秩序的综合整治工作。流村镇组织专项力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开展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和环境卫生治理专项行动。阳坊镇成立村环境卫生工作小组,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制,组织推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工作,并与村民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长效机制。各镇积极创新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行动,部分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取得初步的环境整治成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