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项目荣获:
2013年9月荣获北京市第十七届优秀工程设计奖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类三等奖。
设计理念:本次景观规划秉承“清溪绿脉山海间,归田园居白鹭城”的设计理念,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埭头溪流域新旧功能,激活、更新已衰退的城市空间,通过营造安全的城市生态格局,从而构建人性的滨水景观体系,最终重塑田园的闽南人居风貌,从而打造集山、海、城于一体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带及凸显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
设计原则: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功能的基础上,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协调统一,尊重场地原有水体、植被的整合,实现生态环境各要素协调、有序和平衡,充分发挥整体生态效益。丰富岸线功能打造具有城市休闲、文化展示、体育健身、商贸服务、生态保护等多功能的城市生活岸线。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为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南部新区沿岸的开发以发展居民休闲、生态保护等岸线功能为主;北部老城区的开发以提升历史文化价值、打造精品景观为主。平衡适宜的拆建比、形成合理开发模式,形成可实施性强的设计导则。
该规划的特色是这是一个景观规划结合雨洪、污水治理的综合型规划:
首先通过景观规划的方法,协调城市规划建设与调蓄雨洪的矛盾;同时利用现状条件,合理安排生态绿地的使用功能,协调农田村庄与城市建设的冲突;通过对原有村庄有重点地保护和建设,延续闽台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城市的生长注入文化的源泉,从而构建安全、生态、特色的城市格局。
项目创新:规划在景观专业规划方面既延续了绿地系统规划中关于城市绿地分类的方法和规范,也力求使该规划突出其可实施、可管理、可控制等特点。不仅为规划范围中的各类绿地提出了红线范围和功能要求以及控制的指标要求,也为雨洪蓝线控制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试图将现有的专业分块治理变为规划综合调控,解决城市河道断面生硬难以利用的问题,由各专业统一协调解决城市的问题。
规划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本次规划中秉承保护优先、适度改造的原则。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及区域环境特色,塑造开放、安全、舒适的城市慢空间,结合区域资源特色,打造滨水休闲游、田园湿地游、闽台民俗游三条游览路线。
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尊重利用场地条件和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其未来。通过科学合理兼具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将自然中的乡村田园和城市联系起来进行现代城市总体格局的把握,进而将闽台田园作为该区域的发展核心,成为人们寄托理想、慰藉心灵和调节身心的载体,使之与城市空间互为补充,进而营造自然生态与人工环境相结合的,集山、海、城于一体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带及凸显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
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依据上位规划中的洪水设计成果,计算各个溪流的行洪流量及安全断面,改善河道不利点,打造内湖、溪流、河道等多种景观形式从而构建完善的水网体系,合理调整调蓄区域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园林和乡村鱼塘。保障平时景观水位有保障,2年一遇高潮位对应50年一遇洪峰时有足够的调蓄能力。
植物景观规划满足“安全性、修复性、适用性、经济性、功能性和艺术性”这六大原则。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法塑造多层次、多结构的植物群落,以达到减少地表径流、防止雨洪冲蚀、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生态保障;美化环境,力求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平衡,最终实现生态、景观及社会综合效益的平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