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芦南山村综合开发规划是在中央关注“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背景下进行的。
本案遵循“以农为本”的原则,提出“南山福地、悠幽杏林”的规划理念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策划思路。通过“农业转型与产业调整发展总体策划”、“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山村及周边区域景观规划”三大板块,探索农业企业化运作思路,建立村域新经济模式;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通过乡村旅游模式,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构建多种业态协同发展;通过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提升,形成“山—水—村”和谐共融的景观格局。
空间布局:
山、水、林、村是芦南山村主要的景观元素,在充分利用芦南山村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分别对这些组成元素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雕琢:
山——规划充分借助山体的景观资源优势,将山体与湖泊之间留出联系的绿化空间,一是满足观山之视线廊道的需要,二是将山体延伸至水边的空间特质强化,并使其成为空间特色。
水——邱庄水库位于规划区北侧,控制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防洪标准为100年设计。规划以水体游憩功能为主,在其自然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塑造滨湖景观。通过不同的滨水空间处理手法,将水上活动与滨水景观结合,构建其水上游览吸引力。
林——芦南山村林地面积达1210亩,植被覆盖率和密闭度高。
规划以水库、山林为基底,构建完整的有机绿网。将现有的田园风光,在未来的景观空间内优化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田野观光游览区。
村——现状村庄为自然发展的传统聚落,具有冀东村庄的典型特征。规划以“四清、四化、五改”标准为依据对村貌改造提升进行指导。在村中推广农家乐接待,为游客提供原生态村庄生活体验。在村落外的适建区域内规划高端旅游接待,满足区域旅游接待要求。
亮点与创新:本案侧重通过“农业转型与产业调整发展总体策划”、“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山村及周边区域景观规划”三大板块,建立村域新经济模式,完善山村基础设施,促进以旅游为主导的多种业态协同发展,从而最终形成“山—水—村”和谐共融的生态景观格局。本项目较为特殊的定位,使项目组有机会项目提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与农村问题专家、绿色能源循环利用专家以及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解决了农民就地安置、水质保障以及农村绿色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