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未来科技城主要位于昌平区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分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南区在北七家镇内,两区之间核心绿地2.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至顺于路西延、东至京承高速路和昌平区界、南至规划路、西至北七家镇中心组团东边界。未来科技城符合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引进海外高层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战略部署,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要求,符合本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统筹考虑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三大设施”承载力以及落实农民搬迁、安置、就业等问题。未来科技城能源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追求系统效率的最大化,运行管理科学化;分布和集中相结合,合理利用各种能源方式;优先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未来科技城成为低碳之城、绿色之城。该规划对未来科技城的能源供应系统的节能潜力进行了最大深度的挖掘,并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紧密结合,对浅层地热以及污水热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最终推荐采取清华大学专利系统-低碳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为主体的最优的能源方案。该能源系统方案解决了以往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供系统余热浪费大、夏季供冷能力低以及管网泵耗大等缺点,采用了两项专利技术——大温差吸收式热泵机组以及吸收式换热机组,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可以实现热网大温差供热,同传统系统供回水温度相比,供回水温差增加了近一倍,热量的输送能力增大了约80%,管网的投资大幅降低,泵耗降低约80%,在严寒期可以在吸收式换热机组内增设补燃发生器,进一步提高热网供水温度并可以提取浅层地热、污水热等可再生能源,使热网的供热能力再提高一倍。对电厂内汽轮机凝气器的低温余热进行了回收,电厂内循环水不再依靠冷却塔降温,而是可以回收并进入一次网,提高了供热能力;同时低温热网回水可以回收大量的烟气冷凝余热,系统供热能力同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相比提高一倍左右。另外,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夏季热电厂余热大量排放以及热网闲置的问题,由于吸收式换热机组在夏季通过简单切换可做吸收式制冷机使用,配置溶液除湿装置和生活热水加热系统,一次网回水可进一步降低,为大量回收热电厂夏季循环水余热创造条件。以城市热网水驱动吸收机制冷,产生12~7℃冷水,为空调提供冷源。低碳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供系统在冬季同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相比,供热节能约为50%。系统在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同时环保效益显著,由于采用了清洁能源以及低碳型技术,和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相比,供热节碳约5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