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新技术技术示范工程:为了有效解决赤峰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巨大供需矛盾,同时也给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推广探索出一条创新道路,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与赤峰富龙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决定联合实施“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示范工程”。经过综合比较和筛选,富龙热电厂将其现有的1台热电机组和富龙热电供热区松山部分的热网及穆家营镇政府热力站作为示范工程实施场所。08年6月至08年12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与北京环能瑞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成功研制出示范工程所需的一系列新型关键装备。并已全部申请国家专利。08年12月至09年3月中旬,示范工程逐步投入试运行,目前该示范工程已实现了全自动运行,并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采暖季运行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示范工程所在的穆家营镇政府热力站总共承担供热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整个采暖季总共消耗热量约7.6万GJ;其中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约为4.8万GJ,仅有2.8万GJ的热量直接来自加热蒸汽,相比于蒸汽直接加热的传统供热模式,节能63%。相同的供热量下:(1)相比锅炉房(效率80%)年节标煤2056吨;减排CO2 5300吨;(2)减少供热抽汽1.8万吨,相当于增加发电量累计超过220万kWh;(3)每年减少循环水泵电耗22.5万kWh;(4)减少冷却塔的废热排放量,减小循环水蒸发散失量5.3万吨;本示范工程总投资约820万元;根据赤峰当地各项能源价格,相比传统供热系统增加的投资310万元仅在3年内就可以完全收回。赤峰市利用吸收式循环技术鉴定会(2009年3月):“赤峰市富龙热力公司利用基于吸收式循环供热技术试验工程”成果鉴定会于2009年3月20日至21日在赤峰市召开。会议由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机电工程学会、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设计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十五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吸收式循环供热技术试验工程进行鉴定,并对赤峰市利用京能热源采用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示范性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在本次赤峰鉴定会上,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所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效益分析报告,考察了试验工程现场,测试了系统性能,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质疑,形成了专家鉴定意见:建成世界上首个新技术示范工程;首次将吸收式换热机组成功应用于热力站中;首次利用大温升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热电厂余热,产生高达90℃的热水。是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始创新,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