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北京首钢工业区(以下简称工业区)于2010年全部停产,根据《首钢工业区改造总体规划》,结合北京市委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规划将工业区改造为后工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区,根据规划要求需将《首钢工业改造区雨水利用专题研究》融入《首钢工业区改造总体规划》,将两者协同编制,相互反馈,最终实现工业改造区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
研究采用新的治水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按照“防止灾害、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城市雨洪利用工作。通过雨水利用专题研究,为工业区总体规划提出“生态海绵地区”雨水利用的创新理念。
研究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从城市规划层面前瞻性提出雨水资源化的途径。研究探讨“生态海绵”的构建技术方案优化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海绵”对雨水的渗透及滞留利用,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防洪、水景观及水污染控制的综合效益。
通过对规划区绿化、道路浇洒、景观补水及冲厕需水量预测,结合中水和雨水可供水量及水质分析,在考察规划方案及对收集的北京当地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雨水利用的主要方式为景观补水及渗透回补地下水。
根据规划方案,进行雨水利用规划后,全区综合径流系数降为0.26,远低于开发前;全区可滞留98毫米降雨量,相当于一场3年一遇降雨都可被“生态海绵”吸收,无雨水外排;综合考虑渗透回补地下水及景观补水,雨水利用率可达90%。
结合全区水域的调蓄和渗透补充地下水,方案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量202.47万立方米,雨水经绿地渗透和生态湿地等雨水利用设施净化,大大减轻了雨水中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北京市雨水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值和净化设施净化能力,预计方案实施后每年可减少COD外排量101万吨,这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雨水的综合利用为工业区建设低碳生态文化产业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划研究成果为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及水系统规划中的雨水排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以“生态海绵”地区构建为借鉴,创新雨水利用规划理念,进一步完善雨水利用规划的法规、管理政策、尽可能将雨水利用规划由非传统规划改变为法定规划,引导社会认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加大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投入,从法律、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创造适合我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和艺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