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规划结构——“一主街、两副街”
“一主街”是东西向贯穿羌族特色商业街的空间主轴线。“两副街”即主街两侧的两条副街,采用古镇小街尺度,形态曲折多变。主街将两条副街有机串联为一个空间形态丰富、富有羌族风情的商业街区,力求准确再现羌式传统功能和特定空间,营造原汁原味的羌风。
开放空间系统策划——体验式旅游为核心,羌风印象为主题
1.主街开放空间系统设计
主街是贯穿商业街的东西向景观主轴,平均宽度14米,最小处宽度12米。通过沿主街界面的凹进突出,形成有收有放的格局,弱化“轴”的概念。通过侧向开口,串联一系列以羌族文化为主题的广场空间,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副街开放空间系统设计
主街两侧的两条副街是主街功能的有效补充,强调小尺度以营造古镇小街,在满足消防前提下,副街最小街宽6米,斜街最小宽度8米。副街曲折交错,形态多变,其间穿插有广场、过街廊、水街、碉楼等,空间层次丰富。
3.中心广场开放空间设计
中心广场是新县城两大商业街的交汇点和高潮空间,也是体验“羌风印象”主题的点睛之笔。规划通过景观手段,灵活划分出不同主题活动区域,创造尺度宜人的广场空间。
业态布局策划——成行成市、促进就业
强调“先策划、后规划”。业态策划不仅要考虑商业功能,更要促进就业,通过业态规划创造多种适于当地的就业机会。
商业街规划的多种业态有:商业零售、餐饮服务、羌式娱乐城、小型休闲娱乐、旅游接待、商贸办公、手工作坊、综合旅游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业态布局注重成行成市,强调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打造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的名街品牌。
商业街建筑风貌策划——仿原生传统羌式建筑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北川新县城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标志、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标志和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标志”
仿原生羌式建筑是在原生态羌式建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要演变而来。建筑体量控制遵循“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活不宜板”的原则。规划布局上注意控制广场和街巷空间的小尺度,以营造羌寨和小镇的特色。在总体布局上,吸取传统羌寨建筑群落布局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特点,将羌寨最具特色的4种空间组合形式灵活运用到商业街中。在开放空间设计上,吸纳羌族传统文化,挖掘、提取羌族元素,在商业街营造与此相应的特定广场和街道空间。建筑外立面上采用片石、块石、原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或仿制的现代材料),避免用铝合金门窗和玻璃幕墙。建筑色彩以片石材质的浅褐灰与泥土黄为主,点缀以原木的棕褐色。街道铺地以青石板为主,街中休憩座椅、围栏利用原木制作。商业街各类陈设、广告牌匾按古朴风格设置,营造古羌寨和民俗商业街的氛围。
建筑高度控制——仿原生传统羌式建筑,宜低不宜高
羌族特色商业街建筑以二、三层为主,局部四层,建筑高度控制在12-18米之间。最高的碉楼规划在碉楼广场,高30-36米,面向中心广场,成为整个商业街区的地标建筑。
整个街区屋面高低错落,屋顶平、坡结合,相互穿插,形象生动灵巧,形成起伏有致的商业街天际轮廓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