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文化遗产阐释与利用的三种模式,并通过案例比较了这三种模式所适用的文化遗产类型及应用难点,最后得出遗产保护、阐释与利用模式应根据遗产保护状况、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的结论。
【关键词】文化遗产;阐释;利用;模式
文化遗产[1]具有审美、文化、科研以及经济价值,这些价值如果在获得妥善保护的前提下不能被有效的阐释与利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综合社会效应,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文化遗产阐释方式仍然缺乏娱乐性、参与性与趣味性,主要还是以低效益的观光游览为遗产感知的主要模式。单调的介绍形式及乏味的游览模式使得文化遗产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2]。如果按照文化遗产不同的保护程度和遗产原真性呈现出的等级差别而采取不同的保护和利用模式[3],能够更有利于遗产在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发挥综合社会效应。
遗产的阐释和利用是将历史与现代建立起有效联系的重要方式[4],按照文化遗产物质载体利用方式与表达的重点不同大体可以将文化遗产阐释与利用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1.功能延续:遗产价值载体仍继续承担原有功能;
2.功能重构:利用原有遗产物质空间,在阐释遗产自身价值的前提下兼顾承担新的社会功能;
3.功能外溢:利用遗产物质载体空间处理模式或技术手段将遗产部分阐释与利用功能转嫁。
【点击全文】文化遗产阐释与利用模式探讨-徐点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