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AND SCENERY
【摘 要】以北京房山区白草畔地区为例,阐明了该区域从矿山修复区向生态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在系统评价了区域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围绕转型方向,对白草畔地区的旅游产品设计、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旅游空间特色营造以及游览线路组织,系统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地区的多元化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矿山修复区;旅游区;产业转型;特色营造;房山区
矿山开发地区的转型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中国许多矿业城市多采取整饬、关停等措施促进转型,其中,充分发掘关停矿山的旅游资源是促进矿区及矿业城市发展和延续其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1]目前,我国对矿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刚刚起步[2],开发类型以矿山公园的形式为主,主要开展遗址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主题娱乐等旅游活动。
房山区是北京市重要的远郊游憩地带、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地,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生态产业经济空间。然而,房山区也是北京典型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地区,长期的矿山开采导致房山山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较频繁。故此,2005年以来,在北京建设宜居城市目标的指导下,房山区全面启动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退出传统资源型产业。
然而,随着矿山的关停,房山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以下矛盾问题:形成新型主导产业尚需一定时日,但关停矿山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解决就业安置;替代产业需要发展用地,但受环境承载力及地形、地质因素制约,矿山的可建设用地又较为紧张。同时,矿山关停带来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压缩了与北京城区之间的时间距离,房山区内的旅游资源逐渐受到北京游客的关注。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平稳快速地走出转型困境并保障当地村民的利益,成为迫切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